NEWS
時間:2019-07-20 10:22:20 來源: 作者:
7月15日中午,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焊管車間內,52歲的慎建民正緊蹙眉頭,拿著測試工具檢查電氣柜內密密麻麻的線路。
這是公司正在建設的一個焊管項目,光電氣柜就有20臺。項目即將試生產,作為維修電工,慎建民要抓緊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工作。時間已過飯點,他仍沒有停下的意思。
一心撲在設備上,這就是工友們熟悉的慎建民。1990年,畢業(yè)于浙江工業(yè)大學的慎建民被分到國有設計單位從事辦公室工作。但沒過幾年,他就待不住了。“我從小就喜歡和電器打交道,不讓我下車間反而不自在。”熱愛一線的他選擇拋棄“鐵飯碗”,來到了當時還只是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的“久立特材”,當了一名普通技工。由于表現突出,沒過多久他就被調到了設備安裝維護部門。
2003年,為生產電站用換熱器管,公司從國外引進了4條生產線設備進行技術改造。“由于設備安裝難度大,我們專門請了外國專家來指導。”慎建民回憶說,當時4條生產線的設備裝了整整40個集裝箱,工作量極大。沒想到合同時間一到,外國專家就撂下擔子回去了。慎建民一咬牙,帶領同事們加班加點調試設備。他憑著一股“啃硬骨頭”的勁兒,一邊對著圖紙研究設備,一邊查詞典翻譯外語資料,花了整整5個月時間,終于將4條生產線全部安裝調試成功。
這次經歷也讓慎建民暗下決心,想要擺脫被動局面,必須攻克設備生產技術的壁壘。于是,他開始積極探索研發(fā)適合公司制造工業(yè)使用的不銹鋼焊管設備。
走進6號生產車間,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代替了以往廠房頂部笨重的起重機,把一根根銀白色鋼管緩緩從設備中輸送出來。這是公司投資3億元的液化天然氣管道生產項目,其電氣設計安裝部分出自慎建民和他的團隊。通過該設備生產的管道耐低溫、抗腐蝕、安全性高,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,成功應用于多個重大液化天然氣項目,為相關領域進一步國產化作出了貢獻。
此外,慎建民還相繼攻克了直縫厚壁拼板焊接變形等難題,擁有焊管縱縫實時跟蹤裝置、刨邊機自動送料裝置等10多項國家專利,有力提升了公司的自主創(chuàng)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。
從電力維修到設備安裝調試,再到工藝研發(fā),慎建民逐漸從一名普通的維修工人蛻變?yōu)橄硎車鴦赵赫厥饨蛸N的高技能人才。20年來唯一不變的,是他始終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勁頭。每當工廠車間的設備遇上故障難題,工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慎建民。接到求助后,他總是提著工具包準時出現在設備前。
在慎建民眼里,機器跟人一樣,都會生病。“只不過機器不會說話,有些故障只出現一次就恢復正常,不反復排查的話,肯定會對設備運行留下隱患。”為了找出“病因”,慎建民常常在設備房里待上一兩天,直到故障徹底排除才放心。憑借超凡的技術,成千上萬條錯綜復雜的線路仿佛在他手中被賦予了生命。“看,‘專家門診’來了!”久而久之,隨叫隨到、技術精湛的他就多了個“專家門診”的美譽。
“電氣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日新月異,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,交流分享是很有效的積累方式。”面對新人,慎建民毫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經驗。作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,他自編教材,傾囊相授,共培養(yǎng)高技能人才20余人,培訓員工1600多人次。
通曉理論又善于實踐,且不乏創(chuàng)新,慎建民始終堅守工匠精神,不斷演繹著一線電氣工作者的奮斗人生。